| 一則上頜竇瘺的病案 僅供參考
 
 |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上頜竇是長在上頜骨鼻腔兩側的空腔。腔裏有一側鱗狀上皮附著。剛剛拔完牙的時候,如果用鼻子吸氣的時候,拔牙槽有氣泡冒出,就是有上頜竇簍。    姓名 高某 性別 男 年齡 67   口腔手術後左面部疼痛和麻木感已九月餘。1990年11月25日患者經當地區醫院診斷為左側牙源性上頜竇炎,在全麻下行病牙拔除、上頜竇根治術,出院後二周,術區牙槽部出現口腔上頜竇瘺,繼而有左面部疼痛和皮膚麻木感。經該院消炎藥物治療,疼痛時輕時重,瘺管持續不愈,時有分泌物向口內溢出。   體檢: 左側面部無明顯畸形或腫脹,皮膚感覺稍遲鈍,觸覺、痛覺存在,張口度不受限,左上頜竇區壓痛明顯。口內粘膜正常,右側術區牙缺失,牙槽脊明顯萎縮,頰溝處可見一長條形瘺口,約為2.5×0.5cm,內有淺黃色分泌物溢出,但無膿血及惡臭,瘺口未見肉芽組織,餘無特殊。   診斷:口腔上頜竇瘺   處理:1.頭孢氨苄(先鋒Ⅳ號)0.25g,4/d,   2.複方硼砂溶液200ml,嗽口,3/d   3.入院手術   術前體檢:雙耳減退,面頰部、左上頜竇區壓痛明顯,眶下區輕度麻木感,牙缺失,牙槽脊明顯萎縮,處頰溝有2.5×0.5cm長條形瘺口,內有淡黃色分泌物溢出。瘺口組織病理檢查2次未見瘤細胞。X線胸片見右上肺結核灶。頭顱CT顯示左上頜竇後壁缺如,翼齶窩內有新生物占位病變。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伴多發房早,完全性右束支及左前分支傳導阻滯。入院後經確診,於9月8日在全麻下行上頜骨次全截除、翼齶窩腫瘤摘除、創面遊離植皮。手術經過順利。術後病理檢查確診為左上頜竇及翼齶侵襲性纖維瘤樣病變。   出院診斷   1.上頜竇和翼齶侵襲性纖維瘤   2.心律不齊,多發性房早,束支傳導阻滯   3.肺結核,右上   醫囑   1.繼續練習張口,注意口腔衛生。   2.繼續隨訪、復查,擇期行膺複治療。   3.心臟及肺結核去有關專科門診診治。   復診體檢:左面頰部塌陷畸形,口內檢查缺損區植皮生長良好,張口度在正常範圍,可行膺複治療,恢復左頰部塌陷畸形, 已與修復室聯繫,約期作上頜骨托牙膺複體修復。左上頜骨缺損已用上頜骨膺複體修復,左面部塌陷畸形恢復正常,咬合功能基本恢復。   囑咐: 咀嚼功能的完全恢復需有一個適應過程,患者表示理解,並對治療效果表示滿意。 本站文章部分收集來源網路、作者及網友推薦、收集、整理而來,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。如有侵犯您的版權,請及時聯繫我們,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更正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0-04-28 |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|  |